榜样的群体化塑造 |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2024年度工作要点
日期:2024-02-20 17:11:13  浏览量: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盛泽小弄堂里走出去的大科学家程开甲为榜样,传承开甲精神,让每一个成为好的示范者,实现榜样的群体化塑造。

一、党员干部做示范

1. 要有原则,弘扬正气。讲规矩、守制度,是党员干部做事的基本准则。要做到“坚守”与“开放”的结合:一是做到“坚守”,坚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规范操作程序、坚持民主评议、确保三重一大事项等决策的科学规范,做到不随意更改实施办法,不随性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追求“开放”,对职称晋升、骨干测评、岗位考核、绩效发放等与教职工密切相关的事项,对评优评先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项,积极鼓励教师、家长、学生、教育督导等共同参与评审,做到程序透明与公平公平。一个学校坚持风清气正,体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才能涵养出健康的校园生态。

2. 要辨是非,坚守立场。一是党员干部要坚守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要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二是党员干部要坚守教育立场,在教育互卷的时代,要禁得起当下学生考试分数及学校考核分值的诱惑,能始终保持教育者清醒的头脑,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和学生观,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为准则进行学校的内涵建设发展规划;三是党员干部要坚守学校立场,学校发展的高度决定学校地位的高度,要具有危机意识,要具备长远发展眼光,加速学校内涵发展建设进程,加速学校教师梯队建设,加速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夯实一个乡镇学校的办学根基,创出一个乡镇学校的办学品牌。

3. 要有信念,不惧困难。一是要不怕吃苦。党员干部要积极做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既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也要建设好自己的“大家”;党员干部要积极做好管理工作及专业发展之间的平衡,既要履行好学校工作的职责,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到两个方面的互补与互进。二是要勇于挑战。在新的教育时代,我们面临太多的教育难题,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如何走出一条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破解乡镇教育的困境,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等,都需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惧风雨,敢于突破。

二、每位教师做榜样

1. 把伙伴当战友。每一位身边的伙伴都是自己一个战壕的战友。我是你的战友,你是我的战友,每个人就成为了别人的榜样。一是每个人要做战友的保护者。当自己的战友刚刚踏进队伍还很稚嫩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挺直腰杆,帮助他面对与解决他眼里的“大事”;当自己的战友遇到困难时,能义不容辞地做他坚实的后背;当自己的战友步伐不稳不直的时候,能以护犊的心态对外保护,对内锤炼。二是每个人要做战友的能量源,当战友获得成绩时真挚地为他鼓掌,向他学习,不讥讽不泼冷水不吹负面风;当战友遇到麻烦时真诚地给他拥抱,提供帮助,不旁观不背后议论不增加精神内耗。能拥有一群战友,拥有一生的战友,共同担当,共同进退,共同挑战,是一生最大的幸福。

2. 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程开甲先生是盛泽人民心中的榜样,也是全体师生心目中的榜样,而每位教师也可以成为孩子一生中的榜样。一是教师要用学生看得见的言行影响人,要求学生勤奋,教师先要勤奋;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教师先要把字写端正;要求学生热爱阅读,教师先要热爱阅读;要求学生整理书桌,教师先要整理讲台与办公桌;要求学生善良与勇敢,教师先要善良与勇敢。学生是教师最好的模仿者。学生在看见与听见中,不知不觉向老师靠近。我们不能改变大的教育环境,但我们能用自己的力量在校园内的一片天空中创造属于教师自己的教育世界。二是教师要用自己的故事改变人。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成长故事,有学生时代的故事,有工作之后的故事,有发生在和自己孩子之间的故事,有自己正在努力创造的故事,教师要善于做创作故事和讲述故事的人,用自己的故事去触摸学生内心的柔软,去叩击学生成长的心门,去解决用训斥与嘶吼所解决不聊的问题,教师就成为学生所崇拜与追求的“明星”,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党员干部做示范,每位教师做榜样,两句话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做好自己,才能要求别人;做好自己,才能一起变得更好,从而实现榜样的群体化塑造。“忠诚、奉献、创新、拼搏”的“开甲精神”不断地鞭策我们,像军人一般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像科学家一般去做研究,敢于突破,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走出乡镇教育的品牌建设之路。